原文标题:“国家孩子”走进内蒙古民族大学思政课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思政课”开讲
原文链接:https://neimenggu.eol.cn/nmggd/202405/t20240515_2609615.shtml
为学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金教材”,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5月14日上午,学校党委统战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国家孩子’走进思政课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思政课’”在图书馆大报告厅开讲。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裴志利,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统战部部长王百涛出席思政课现场,党委统战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通辽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以及大一学生代表共260余人共同聆听。
会场
学校特别邀请了张国郁、陈慧明、赵玉杰三位“国家孩子”为师生讲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感人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宏丽以“守望相助 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为主题,讲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新中国与中华民族新纪元”专题内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宏丽讲授思政课
课程第一环节,由2023级思政专业学生代表陶思涵、蔺舒娜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向大家分别分享了“三千孤儿入内蒙”和“孔繁森收养三名藏族孤儿”的民族团结故事,全体师生观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孩子”纪录片《我的温暖人间——和你在一起》。
学生代表陶思涵作专题分享
学生代表蔺舒娜作专题分享
课程中间,张国郁、陈慧明、赵玉杰三位“国家孩子”走上讲台,以各自亲身经历动情讲述,从“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背景、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内蒙古人民的浓浓情谊、民族团结进步等多重角度,向师生生动再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那段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历史往事,诠释了内蒙古人民用自己无私的爱践行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大义。
张国郁讲述成长故事
陈慧明讲述成长故事
赵玉杰讲述成长故事
这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成功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连接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现场聆听“国家孩子”背后的故事,对“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历史佳话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爱、民族的爱、党和国家的爱,并表示一定要学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深刻领悟并深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合影
编辑:潘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