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一季度社会科学普及集中示范活动暨红色音乐文化进校园活动在通辽市科左中旗架玛吐镇中心校成功举办。作为自治区红色音乐文化传播基地,音乐学院通过校地合作创新社科普及形式,与架玛吐镇中心校共建的“红色音乐教育共建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开创了“理论宣讲+艺术实践+实物捐赠”三位一体新模式,为乡村美育注入红色精神动能。
活动当日,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吴松林,副院长敖日格乐;架玛吐镇中心校党总支书记许廷杰,校长贺乌力吉巴雅尔共同为基地揭牌,双方签订校地合作交流协议并捐赠乐器。
吴松林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合作旨在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审美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让红色音乐文化在基础教育领域焕发新活力。

授牌仪式

签约仪式

捐赠乐器
在实践环节,音乐学院陈晓芳老师以“传承红色音乐文化,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开设首场红色音乐课,通过可感知的艺术体验形式,将红色文化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内容,学生们专注的学习状态使课堂充满感染力。当晚举办的“红色旋律润童心”文艺汇演将活动推向高潮,全校师生以音乐为媒介展现红色文化魅力,特别是师生合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在激昂的旋律中实现了红色精神的代际传递。

陈晓芳老师授课现场










演出现场
架玛吐镇中心校领导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更新了学校教学设备,更通过红色音乐教育基地搭建起文化传承的桥梁,使红色教育真正扎根乡村土壤。敖日格乐表示,未来将持续完善“红色音乐地图”建设,通过音乐载体传播社科知识,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双重效应,让科普活动更接地气、更具温度。
图文:陈琢 审核:赵伟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