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术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张绪山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系列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5-10-30

为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拓展我校师生视野,作为纪念世界史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系列活动之一,10月27—29日,清华大学历史系张绪山教授应邀来我校作《亚洲内陆的狼传说》《古希腊“女儿国”传说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及《论以史为鉴有效性的限度》三场讲座,吸引了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蒙古学学院、经济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及近600名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讲座。讲座由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田明教授主持。

10月27日,在明理楼报告厅张绪山教授作题为《亚洲内陆的狼传说》的学术报告。张绪山以“狼”这一在亚洲内陆游牧民族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动物为切入点,结合丰富的历史文献,分析了游牧民族中“狼祖传说”与“狼佑传说”两种类型,揭示了自然崇拜与族群信仰体系。并指出这种信仰体系最终在佛教与伊斯兰教等成型文化的冲击下逐渐消逝。王德朋教授做了精彩评议。

10月28日,在明理楼报告厅张绪山教授作题为《古希腊“女儿国”传说在世界各地的传播》的学术报告。张绪山从明末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所著的《职方外纪》谈起,引出古希腊“女人国”传说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轨迹。结合大量中外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系统梳理了这一传说从古希腊世界、古罗马时代,到波斯—阿拉伯世界、再到欧洲与东亚的传播与再阐释,揭示了神话在不同文明间的再生与文化转译。现场展示了相关历史文献、地图与插图,深入剖析了古希腊“女人国”传说在跨文明传播中的意义与文化转译过程。

10月29日,在思源楼303会议室张绪山教授作题为《论“以史为鉴”有效性的限度》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南树华副教授主持。

张绪山指出,“以史为鉴”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观念之一,其有效性被中国人视为理所当然,但有效性仍需反思。他认为“以史为鉴”有效性的根基,是建立在人类理性与永恒人性之上。在现实社会中,人类的行为不仅受理性支配,更深受欲望的干预,无论是物欲、色欲,还是权欲,这些都可能削弱历史经验的指导作用。张绪山指出,人类历史上层出不穷的悲剧,形式虽各异,但其根源往往在于欲望的泛滥。因此,实现“以史为鉴”,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师生们积极提问,张绪山教授耐心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为期三天的系列讲座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既有历史文化的纵深探讨,又有哲学思维的深层反思。张绪山教授以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图文: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初审:杜兴 二审:张阿古拉 终审:田明 编发:潘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