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内蒙古民族大学与通辽市多家企业深入开展高水平合作,共同建设了涵盖研发中心、创新联合体在内的多层级创新平台,有力推动地方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共建联合研发中心,聚焦重点领域“科技突围”
化学与材料学院与通辽市市场检验检测中心合作共建“内蒙古矽砂与铝新型材料研发中心”。该中心将围绕矽砂深加工、铝基复合材料、半导体用高纯石英砂等前沿方向,依托高校科研力量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同时发挥市检中心在质量检验、标准制定等领域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
学校还与内蒙古中晖药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及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校外实践基地”,共建材料与化工产教融合研发中心和专硕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

“内蒙古矽砂与铝新型材料研发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

“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及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校外实践基地”签约座谈会
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学校与内蒙古联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锦联铝材有限公司、内蒙古信兴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大学等13家区内外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内蒙古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创新联合体”。联合体将围绕强化铝基新材料主导产业链、培育铝基新材料高端产品等目标,以应用创新为导向,瞄准产业制高点,推动成员单位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平台,集中开展基础性与通用性技术攻关,引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加强科普推广、营造节能低碳科技氛围
学校依托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通辽市教育教研室共建“UGS通辽中学化学教育联盟”;依托内蒙古民族大学STEAM工程教育中心,与科区明仁小学共建“科学教育基地”。同时,成立“化语千寻”科普宣讲团与“碳寻未来”青年志愿服务实践团,在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等多市县及通辽市多所中小学开展志愿科普活动50余场,覆盖超过8000人次。
志愿者们通过“双碳”手册宣传、“绿色”趣味化学实验演示、科普三下乡和科普进课堂等形式,向居民和学生传达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战略,传递“科技改变生活”理念。

“碳寻未来”青年志愿服务实践团“三下乡”社会实践

实践团走进科左后旗实验小学开展“科普进课堂”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集聚优势,通过多层级联合平台建设,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服务地区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图文:科学技术处 一审:周佳茜 二审:王嵘 三审:孙林